蓮密小語: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

一般專心修行的隱士給人的印象都是清淨無比,與世隔絕,從不沾染俗人的事物,才是清淨的行為。所以在密教的修行次第有所謂『專一瑜伽』『離戲瑜伽』。此二瑜伽修持都是選擇與世隔絕,閉關專修,達到一心的目的。有句名言說:『專一瑜伽要閉關,離戲瑜伽要住山』言下之意既是不受眾生污染,保持六根清淨,才會有成就。

當然初修行者選擇如此方式,培養定力也是不錯的方法。但是不與人接觸時就覺得很清淨,當與人接觸時就不自在、不清淨,這是真清淨嗎?真的成就嗎?所以密教更深的修持瑜伽稱為『一味瑜伽』『無修瑜伽』,此二修持瑜伽剛好與前兩項相反,必須與眾生和光同塵,方便接引眾生。『一味瑜伽住鬧市,無修瑜伽住虛空』,與眾生接觸才能真實的利益眾生,了解眾生所需。如果刻意避開眾生,那又如何實踐『四無量心』呢?

既然『一味瑜伽住鬧市』,那麼一般人的生活環境是最好修持一味瑜伽的條件。密教大理趣提到說:把自己家裡看成是淨土,自己的房子就是佛菩薩的宮殿。在家裡先生就是佛父,太太就是佛母,孩子們就是菩薩眷屬。把真正的慈悲心實踐在家裡,各自盡自己的責任,照顧好家庭各方方面面,維持和諧的家庭,就是在修行。以前聽朋友說,看見某一些修行人,到廟裡時表現的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樣子,但回到家對自己父母不孝順,對妻子也不盡責任,孩子也不照顧,這哪是真修行呢?

由家庭引申到愛情這一回事,雙雙熱戀時都是甜如蜜,但有婚姻後又是另一個局面。常聽人說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,也即是說步入婚姻後,慢慢會失去新鮮感,兩人無法維持共同走下去的理由,所以只好選擇分手離婚。如果身為一個修行人對於愛情及婚姻的觀點又是不同,好比師尊曾經比喻說戀愛如嚼口香糖,初初滋味美妙無窮,但是結婚後漸漸乏味,如同咬嚼無味的口香糖,不能吞下去,也不能吐出來,只好放在嘴裡繼續無味的嚼著。當然這是一個笑話,但是也令大家對於愛情及婚姻要有一個正面的省思,不太可能永遠保持當初戀愛時的甜蜜感,那要如何維持這段感情走到最後呢?

師尊曾經對此問題有一段寶貴的開示,師尊說:兩個人必須培養共同的嗜好,這樣生活在一起才有共同的話題,凡事都能有共識去解決問題。另外師尊說:一個修行人一旦有了伴侶,要記得『道德、良心、責任』這三樣,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,但是對於所有夫妻來說是莫大重要的金玉良言。這就是修行人對於愛情及婚姻的正面觀點。

『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』這句名言是禪宗六祖慧能禪師所說,其實這句話的後半段是『離世覓菩提,恰如尋兔角』,也即是說修行要開悟成佛,其實不用離開世間,『道』在世間法之中就可找到。想想如果一個修行人雖然努力的修行,但是對於世間法處理的一塌糊塗,對於自己的伴侶不盡責,家庭也不照顧,在於外面是一個好好修行人的樣子,回到家又是亂七八糟的模樣,這樣的修行是正確的嗎?所謂人成即佛成,做好人的本分既是成佛的基礎。

再談談無修瑜伽,從字面上解釋感覺是不用再修行了,其實真正的修行功夫是在於此。無修就是不用刻意的做一切儀軌的修持,無修就是修,真正的修是意識上的轉化。『無修瑜伽住虛空』意思是說,修行人的心胸坦蕩蕩,從不把任何事放在心上,心如同虛空一樣寬廣無邊際,能包容天下一切人事物,視他人如己,時時實踐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,這才是無修瑜伽的真實義。

其實真正修行的真功夫是在一念之間的轉化,比如說遇見外境的考驗時能一念間轉化自己的貪嗔痴。如果一個修行人修了無數壇法、唸了無數的咒、功課累積多多,但是遇見考驗時一樣隨境而轉,跟著外境起舞,這還不算是修行得力。所謂『無修』是看不到有修行的軌跡,行者的心永遠是寬廣的,是用慈悲與智慧面對眾生,逆來順受,無比圓融眾生。不受外境及自己的念頭而影響,既是無修而修。修行人不離世間,但心清淨是出離世間,入世等同出世,這樣才是真修行。